佛學知識
-
錯過無常
我們可以從觀察事物明顯的外觀與實際狀況,例如頭發、指甲、牙齒與皮膚等,去了解它們本質上都是不穩定、不可信賴的與不凈的。這是一種方式。如果我們加以研究,就能嚴肅地看待與認識它們,了解…
-
關于死亡——睡夢中陰
談到“睡夢中陰”,我必須再次建立兩個端點。從你入睡到醒來的這段時間,我們稱為“睡夢中陰”。很多密乘佛教徒很喜歡睡夢中陰,因為它有點類似死亡,它是短暫的死亡,但同時你還享有每日清晨再…
-
關乎解脫: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(四)
49天不間斷做善事 所以,大家不要殺生祭祀亡人。如果有些人真的愛去世的親人,也很想幫助他們,那千萬不要為他們造惡業,應該為他們多做善事,最好在四十九天內,每天不間斷地…
-
關乎解脫: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(三)
第三、要重視四十九天的佛事,一定要盡力為亡人安排。 藏地的四十九天佛事主要念密宗的《聞解脫經》,漢地不一定有這樣的條件,但也可以念顯宗的《金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或者阿…
-
關乎解脫: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(二)
在這里,我還要向大家強調幾個問題: 第一、在死亡到來之際,不能有太大的恐慌,否則會障礙解脫。漢地的一些法師說,要以平靜的心態迎接死亡,對死亡應作六種想: …
-
關乎解脫:佛教臨終注意事項與喪事辦理之細節(一)
人死的時候,就像從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獨自離開,在那個時候,錢財、地位、受用都沒有用,唯有正法最有用,可是很多人卻不重視以正法來利益亡者,我看到有些人家里人死后,一處理完尸體就沒事了…
-
真正的慈悲和愚蠢的慈悲
什么是真正的慈悲?什么又是愚蠢的慈悲?在靈性修行的圈子里,這是最令人困惑的議題。 邱陽?創巴仁波切在這兩個名相上作了重要的區分。 在我們這個東方國度里,尤其是新時代、新靈性的圈子里…
-
死亡因緣的三種類型
按《瑜伽師地論》,死緣可以分為三類,就是壽盡死、福盡死和未舍不平等死?:唐譯為不避不平等死。 一、壽盡死 壽盡死者,謂如宿業所引壽量,一切罄盡而死,是為時死。 所謂壽盡而…
-
關于死亡——三摩地中陰
在談“臨終中陰”之前,我們必須先談“三摩地中陰”。 簡單地說,佛教徒對于生與死的觀點就是我們處在間隔里。“間隔”一詞只是為了溝通上的方便,請不要以為真的有一個實際的區…
-
出離與虔誠(三)
佛教典籍中經常提到信心和虔誠的必要性。在佛法中,這并不是盲目接受任何事物。“懷疑”與“發問”是發展真正信心與虔誠的優良基礎,應該培養這種基礎,而不是加以抑制。尤其在開始階段,忽視你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