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病人施物供養三寶,必三白令知,令其洞聞于心,深知自己有如是功德。‘假令’者,藉此施福,病去身安,何善如之;假使大難難逃,世緣已盡,當‘諸識’分散時,指八識,八識和合,而為人。八識者,一阿賴耶識,二末那識,三第六意識,及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個識。如是八識和合,假名為人,八識分散,則人死矣!
第八識阿賴耶,此云藏識,含藏無量有漏種子故,又名異熟識,一切種子其結果時,是異時而熟、異類而熟、變異而熟,三義立名。
第七識末那識,有念念執我故,將所作的種子,下在八識田中。若無我執,則無人下有漏種子,則“阿賴耶”不藏有漏種子,純是無漏種,即不名阿賴耶,而轉名“如來藏”耳,所以修行,先破我執。
第六意識。誰人作業呢?乃是第六意識,心心念念分別人我、是非、取舍、憎愛,對違順境,而造一切善惡之業,由第七識執之為我所,而下在八識心田中,作為生死之因。
前五識者,六識只能內起分別,不能取境,由前五識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取五塵之境,造身三、口四等善惡業。
所以八識和合,故有人。若人聞佛法而起修,先破我執,次不起分別,則前五識不取境作業。既無業種下八識田中,則阿賴耶無種不起現行,不造三界依正二報,則出三界,了生死矣!此時各識轉識成智:第八識號大圓鏡智、第七識號平等性智、第六識號妙觀察智、第五識號成所作智。
我們修行,八識中先觀第六識,令其不起分別,以無分別智破第七識我執。無我去執,則八識田中,業種子不起現行,自然枯槁;八識有漏業頓空,則純是無漏清凈種子,此是清凈法身佛。從無漏種起現行,即從性起修,廣修六度萬行,一一行到波羅密彼岸,功德圓滿,成報身佛。復從報起應,用妙觀察智,觀機逗教;用成所作智,現身說法,處處教化,則成化身佛,大用現前矣!所以六祖云:
大圓鏡智性清凈,平等性智心無病,
妙觀察智見非功,成所作智同圓鏡。
五八六七果因轉,但轉其名無實性;
若于轉處不留情,繁興永處那伽定。
‘氣盡者’。阿賴耶識去后來先作主翁,就是我們的命根,此識未走,猶可蘇生;此識一去,則氣盡矣。死后七日是可超度之時,應該高聲白唱以施功德,大似今日佛前讀疏文;高聲讀經,聲遍法界,冥陽皆聞。仗施物及讀經功德,是人命終之后,所有宿殃重罪,必定消滅無余,乃至五無間罪,仗三寶力亦漸得解脫。所受生處常知宿命,自然深信因果,罪福分明,從明入明,必階圣域,遠離苦海矣!
何況善男子善女人。自書此經。或教人書。或自塑畫菩薩形像。乃至教人塑畫。所受果報。必獲大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