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次觀世音菩薩。若未來世。善男子善女人。于大乘經典。深生珍重。發不思議心。欲讀欲誦。縱遇明師。教視令熟。旋得旋忘。動經年月。不能讀誦。是善男子等。有宿業障。未得消除。故于大乘經典。無讀誦性。
若未來世,善男子、善女人有好學心,對于大乘經典深生珍重。大乘經典,超世出世,其理甚深,故發不思議之心,才能解不思議之經。凡學誦經者,眼看、口讀、心惟,或誦其文,思惟其義,隨文入觀,此乃讀誦之法。倘遇‘高明之師,仰仗師力,教視令熟,而旋得旋忘,經年歷月,不能讀誦者。是善男子等,有宿業障,未得消除,故于大乘經典,無讀誦之性’。宿業有二:一者吝法。有人問法,識而不教,吝而不與,因此有業。如五臺山法云比丘是也。二者障人說法、障人學經、障人讀誦,失智慧種。來生窒礙,故于大乘無讀誦性。
如是之人。聞地藏菩薩名。見地藏菩薩像。具以本心。恭敬陳白。
以地藏之名,從智慧而生;大士之像,由功德而立。故應稱名、禮像,恭敬陳白本心;由恭敬故,引發慧性。
更以香華。衣服。飲食。一切玩具。供養菩薩。
昔日障他獲罪,今日供養贖罪。‘香華’表發菩提心,‘衣服’表寂滅忍,‘飲食’表增長慧命,‘玩具’表游戲神通,以此至誠供養希贖前過。
以凈水一盞。經一日一夜。安菩薩前。然后合掌請服。回首向南。臨入口時。至心鄭重。
‘凈水’表八功德水自天真,能洗宿世業垢;‘一盞’表制心一處;‘經一日一夜’,表癡滅慧生;‘安菩薩前’,求三昧力加持,然后合掌恭敬請服。‘回首向南’,不忘本尊地藏大士居此土之南。臨入口時,至誠無妄,鄭重祈求。諺云:‘八十公公入屋堂,真誠不是小兒戲。’此之謂也。
服水既畢。慎五辛。酒肉。邪淫。妄語。及諸殺害。一七日或三七日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