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見濁。良由諸法乃和合因緣而生,無有諸法自性;眾生不解,妄見諸法,執為實有,便起自他、人我、彼此之見。有人我見,不能見道,故云見濁。
(二)煩惱濁。因有人我、彼此對立,于中便起是非,而生憎愛、怨親、嫉妒等煩惱,熾然不息,故名煩惱濁。
(三)眾生濁。煩惱內薰,發動身口七支,造取舍、憎愛等業,隨業受報,六道輪回,故有眾生濁。
(四)命濁。既有輪回,則有一期受報;壽夭窮通,各各不同等命運,故名命濁。
(五)劫濁。前四濁熾盛,三災競起,眾苦充滿,故名劫濁。
既有五濁覆障,則一實之理難顯,故如來以大神通,現種種身;以大智慧,說種種法;從實施權,以方便力,化其出三界、離五濁。過五百由旬,到寶所,則人人知三界生死是苦法,出世涅槃是樂法;從此超凡入圣,故云‘知苦樂法’。若非方便力,則五濁難離,剛強難化;所以諸佛贊嘆釋迦如來善用方便,以大智慧神通,調伏眾生,知苦樂法。法華經云:“定慧力莊嚴,以此度眾生。”定慧力者,即不思議神通智慧也。此經在法華經后說,應作如是解。
釋迦牟尼是梵語,此譯能仁、寂默。能作佛事,仁濟眾生;寂然不動,默契真理。用悲、智立名,是娑婆教主。本師釋迦牟尼佛,是我們的師父,我輩皆依佛學,隨佛出家,故云“本師釋迦牟尼佛”。
諸佛從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來,就有不可說不可說這么多佛。一世界一佛,每佛帶一侍者——是大菩薩,俱來天宮。所謂“主與伴俱,果與因來”。佛佛遣侍者,問候釋迦世尊:“在娑婆世界廣度眾生,身心安樂否?少病少惱否?眾生易度否?教化眾生,得無疲勞耶?”
‘世尊’是佛之通號,一切佛皆稱世尊——為世出世間所共尊,故名世尊。
是時。如來含笑。放百千萬億大光明云。
諸佛各遣侍者,問訊世尊,贊嘆如來,能于五濁,調伏剛強諸眾生,知苦樂法。如來不居功,故含笑;笑“眾生自悟、自度,與我何有哉”。一切眾生自性皆含一切功德,能度一切苦厄;所謂病中有藥,而不能自覺。如來亦不過以眾生之覺,覺眾生之迷;破眾生之迷,顯眾生之覺,令其自覺、自悟、自度而已。假如眾生自無功德,任如來怎樣說法,亦不能度。含笑者,微笑也。如來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而不自覺;又笑一切眾生,聞佛說法,即能自悟、自度,故佛笑得過。世尊拈花,迦葉微笑,也是這個道理。所謂“世尊有密語,迦葉不覆藏”。故此微笑,今日亦復如是——諸佛有密語,世尊不覆藏;眾生具密語,如來不覆藏。微笑者,笑眾生是佛,而不自覺耳。佛法在平常日用中,眾生日日用之,而不自覺,能不令悟者微笑!孔子曰:‘二三子以我為隱乎?吾無隱乎爾!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,是丘也。”大道在目前,雖在目前而難睹,所以令圣者愍之。今日如來度眾生,只不過因眾生本具光明而自度之,如來不費吹毫之力,豈不令佛微笑!
到底眾生自性具有幾許功德!今日如來含笑,放百千萬億大光明云,乃是眾生本具功德,唯佛乃能知之。